——广西师大出版社“艺术之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启艺术设计国际传播新旅程
▲现场合影
10月2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的艺术设计国际传播品牌“艺术之桥”在崭新的上海图书馆东馆迎来了2023“年度系列”发布会和艺术设计沙龙,发布了艺术之桥2023“年度系列”的年度艺术家、年度设计师和年度民艺三组获得者,他们将和艺术之桥一起,在国际出版、艺术展览等领域展开一年的艺术设计国际传播工作,同时,还选取了“材料”这一当代艺术创作中最活跃、最精彩的因素,邀请7位艺术家、设计师在活动现场展开讨论。
▲活动现场图
发布会上,英国ACC出版集团、澳大利亚Images出版集团联合CEO James Smith先生通过视频方式宣布了“艺术之桥2023年度系列”获奖名单:
年度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家汪建伟;
年度设计师——建筑与设计团队如恩设计研究室;
年度民艺——法国漆艺艺术家文森·漆。
▲James Smith宣布获奖名单
“年度系列”是“艺术之桥”的重要载体之一,每年邀请加入项目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虽然领域不同、特点迥异,但都有一些共通性,那就是,他们都走在中国或世界艺术设计的前沿,都代表中国或者世界艺术的一种风格,艺术之桥2023“年度系列”邀请到了艺术家汪建伟,他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还有拥有多元化设计理念的如恩设计研究室,以及对东西文化兼容并蓄的法国大漆艺术家文森·漆,他们将在出版、展览、论坛、直播等方面与艺术之桥一起携手踏上艺术设计传播之旅。
五年来,艺术之桥“年度系列”已举办六届,相继携手国内顶尖艺术家徐冰、白明、金宇澄、冷冰川、朱赢椿、杨明洁、许刚、张永和、徐卫国、朱哲琴、魏劭农、沈榆,国外艺术家和设计师Patrik Schumacher、四代田边竹云斋等人,出版他们的英文图书十余册,在全球范围发行,还在国内外举办艺术设计论坛和沙龙,邀请中外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就每年的命题展开讨论,并把中国艺术家的独特艺术作品推介至海外。2021年由ACCArtBooks为2021年度艺术家冷冰川出版的作品集还摘得了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的最佳艺术作品集奖。
艺术之桥今年的聚会从繁华现代的外滩ideaPod转战到了书香味浓烈的上海图书馆东馆,艺术设计论坛变身为沙龙,活动更轻盈,氛围更轻松,同时也选择了新开馆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这座世界级的图书馆不仅仅提供丰富的藏书,而更像是一个能将人与知识、体验、创新力联系起来的积极、活跃的公共文化场所,在图书馆内外,我们还看到了来自全球多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包括《求索之城》《知识之塔》等在内的10组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它的建筑本身,像一个漂浮在公园上方的雕塑体,这些都与“艺术之桥”项目融合多元化文化艺术、进行多维度国际传播的初衷和方向十分契合。
▲上图东馆
▲活动现场图
沙龙活动概要:
材料随着年代不断更新,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
▲汪建伟、徐震
就这一点,汪建伟与徐震展开了思辨式的对谈。对于艺术家来说,材料的选择性非常丰富,但它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层面的意义,艺术家需要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这个词语本身也是一种材料。就徐震所谈的这点,汪建伟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用绘画、雕塑、装置这些词语来形容艺术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了,在这个共生进化的社会之中,时间是人的视角,而艺术家本身也处于变化之中,艺术家就是材料之一,所以材料已经演变为了更大意义上的物种间的关系。两位艺术家就这一点达成了共识。在谈到新媒体艺术时,汪建伟认为媒介的过度使用也是知识的过度使用,新媒体成为了思想、知识和各种理论概念的衍生品,但在媒介过度使用的情况下,艺术家如何再去创新,这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课题。除此之外,两位艺术家还就消费主义、先锋艺术、装置艺术等话题展开了讨论。艺术存在原则,它不属于服务行业,反过来,艺术家需要为艺术服务。
古老的技艺除了保护还需要赋予它们新的意义。
▲文森·漆、莫翠瑜
文森·漆与莫翠瑜的对谈提到了工匠精神,文森·漆创作作品的过程就像栽种一棵树,浇水施肥、精心照料,它才能够茁壮成长,创作一件作品也需要很多不同的研究以及灵感,他的创作过程也正基于此,有很多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材料的调研。比如上山割漆,对他来说这是了解漆生产的过程,并了解物质的变化,这也是他创作的一部分。莫翠瑜表示,关注传统工艺的传承以及复兴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如何联动工匠大师,将工匠精神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她正在做的事情。而从古至今,材料在持续不断地变化,媒体的产生为古代技艺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古老的技艺升级并赋予新的意义,这需要立足于史料、立足于工艺本身。
材料和工艺打开视觉。
▲张雷、简枫
张雷与简枫的对谈基于彼此的工作经历。张雷拿椅子举例,他认为做一把椅子对艺术工作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椅子只有椅面、椅背与四根支架,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免不了与前人有重合之处,但如果在做油纸伞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迸发出做椅子的灵感,对他来说这就是材料与工艺给他的灵感。而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并将它解构成材料,这是张雷一直在做的工作。作为书籍设计师,简枫认为对于材料的运用也是她一直在探寻的问题,书籍设计同样依赖于材料的限制,但如何在材料上创新与颠覆,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做书人,站在出版的角度,她对书籍抱有信心,对书籍的形式同样抱有信心。
现场互动环节:(参考速记稿)
李翔宁:当代文化,以前分的很清楚,建筑师就是建筑师、设计师就是设计师、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工匠就是工匠。但今天看到每一个人的身份都在转化。像汪建伟老师,虽然他是艺术家,但是你可以看到金属的材料跟欧松板的搭接,也是有某种建筑感在里面,其实到今天没有那种很清晰的划分。比如说张雷其实很难界定,还有文森·漆,每个人的身份都非常多重,也没有办法界定。假如说把不同的职业或者做的事情看成材料的话,它也在不断演变,随着时间在交融,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李翔宁
陈超馆长:上海图书馆东馆开馆不久,但是整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有的出版社都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这个馆的建设过程中,我请翔宁院长事先也来看过,其实和今天的主题非常的契合。我们建设过程中,建筑、艺术、设计,其实都参与了,当然参与的过程也非常地复杂,最后的结果一定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也期待今天在座的艺术家,设计师,对东馆提提你们的意见和建议。今天通过艺术之桥的活动,非常期待在座所有的嘉宾,未来能和我们这些主题馆发生连接,很高兴参与这样一个活动,谢谢刘广汉刘总,也期待所有的作者、艺术家在上图东馆和我们的读者进行更多的互动。
▲陈超
附: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
陈超——上海图书馆馆长
汪建伟——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最具跨学科思考和实践的艺术家。
徐震——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
文森·漆——当代大漆创作的法国艺术家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知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张雷——品物流形PINWU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主设计师,“融 Róng” 设计展策展人
莫翠瑜——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创会董事、K11高级经理,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师、香港注册专业规划师、香港建筑文物保育师、深圳前海注册城乡规划师
简枫——独立设计师,艺术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