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母婴头部品牌Babycare和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共同举办的「造物者设计青训营」圆满结营。设计学子、学术导师、实战导师、真实用户组成的49人设计青训营,历经约2个月时间,围绕着未来新女性的卫生用品进行了探索和深化,完成了一次颇具先锋理念的设计共创。
现场,Babycare表示,以此次和中国美术学院的青训营为起点,未来将持续开展“造物者未来计划”,持续赋能下一代设计力量。“造物者未来计划”将秉持两个“核心”,一是用户参与设计共创,二是挖掘和培养未来的中国设计人才。
作为设计师创立的母婴品牌,Babycare 凭借独特的产品理念获得新一代年轻父母的广泛认可和喜爱。Babycare得到市场肯定的侧面,是印证了中国品牌设计力量的蓬勃生长。如今,Babycare希望通过“造物者未来计划”,助力中国青年设计师的人才培养。
好的设计:先“设”后“计”
这次Babycare 和美院的「造物者设计青训营」从两份“家庭作业”开始。在正式开启线下共创之前,16位美院学生领到的“作业”是通过公开信息、身边调研和自我洞察对产品需求的痛点进行判断,13位真实用户的“作业”则是记录自己的日常活动,输出用户日志。在此基础上,学生、真实用户一起锚定真实需求,从实际的使用场景中找到关键的产品价值。
“这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开端和原点,本质上是理解用户、洞察需求。”本次「造物者设计青训营」的学术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经信厅智库专家朱发运说:“好的设计不是‘拍脑袋’,而是源自用户。这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战的青训营,想给学生植入的最重要的一条设计准则。”
对Babycare来说,这就是其设计体系中最重要的“先设后计”模式。“‘先设’指在‘心法’上从用户需求出发并贯穿全程,‘后计’指在‘武功’上实现解决方案的落地。在青训营,我们希望‘先设后计’通过一次深度的共创,传递给年轻的设计学子和设计师们。”
青训营像是Babycare设计工作模式的浓缩版。在Babycare设计部门,一个产品方案需要经历调研-脑暴-路演-评审这样工作坊式的过程,并通过海浪之音、超级用户、VOC等帮助设计师直接聆听用户的制度,实现“先设后计”的一以贯之。
从“家庭作业”开始,到两天的线下闭门思维碰撞,再到持续1个多月的方案深化、结营会上的路演展示,21岁的小筱(化名)作为青训营的学员,参与完全程,感慨良多。“平时我们也会参加一些实习,但真正从0到打磨出一个可以落地的设计方案,还是第一次。最大的感受是说,比起灵感,也许要做一个好的设计师,更需要的是倾听和捕捉用户的真实需求。这说起来轻松,但要一直保持这个思维,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学员在概念设计和场景深化时得到更专业的业务支持,在青训营的每个小组中,Babycare不仅派出了一线的工业设计师,还特地设置了产品工程师等研发人员的加入。最终,5个方案得到现场评委团的认可,有望落地。针对表现出色的青训营学员,Babycare还给予了进一步的企业访学机会,为设计学子提供和业界深入交流的平台,推动设计的产学融合。
打破狭隘定义,设计驱动起“润物细无声”的创新
除了传授“先设后计”的方法论秘籍,青训营还想打破的是对设计狭隘的认知偏见,让设计的价值被更多看到。
“在一些人的传统认知里,工业设计师只是给产品做一个漂亮的外形而已。但其实不是,至少在Babycare,工业设计师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位产品经理,要懂产品、懂品牌、懂生意,最重要的是,懂用户。”Babycare高级工业设计总监赵晓光说:“Babycare的设计师在内部被称为‘造物者’,是说设计师通过创造和交流,来构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小世界。产品品质和交互体验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被设计赋予价值。”
设计驱动式创新被视为第三种创新,它在Babycare的发展历程中得到成功的验证。
在10年前,母婴行业存在僵化的趋势,很多产品多年不曾更新,还存在很多看似合理,实则反需求的产品,背后其实是洞察的缺位。而设计思维在之后的母婴行业发展中,扮演了需求再识别、产品价值再构建的作用。以奶瓶为例,奶瓶对于养育生活至关重要,但“喝奶困难户”、肠胀气哭闹成为萦绕在很多新手父母心头的困扰。在产品形态较为固定的奶瓶行业,新手父母要挑一款宝宝爱吸且专业防胀气的奶瓶,很难。
“也许我们可以设计一只有点不同的奶瓶。”聆听到用户的这些痛点,Babycare最终上市了一款从外形到结构、材质都与众不同的奶瓶:13°歪头、底部环状进气、奶嘴柔韧,实现只喝纯奶不喝泡的防胀气和仿母乳。就拿13°而言,这并非是为了视觉凸显,而是Babycare奶瓶设计师深入150个产妇家庭观察真实哺乳场景并建立人体数据库,经过5000多次反复测算得到的结果,就因为这一角度更接近妈妈哺乳期乳房的自然状态,更贴合宝宝口腔内的“哺乳窝”,可减少因奶液在口腔中的冲撞而吸入空气。“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是为需求而设计。”Babycare奶瓶设计师说。
不只是奶瓶,Babycare打造出了多款设计驱动下具有开创性、改变行业潮水方向的创新产品:打开就能安睡的无漆床;注水保温碗,创新将医用不锈钢引入辅食碗;反着织的喷泉袜,避免宝宝被线圈缠住;为新生儿专研纸尿裤,在芯体、底层、腰围、面层等颠覆式创新……
“对设计驱动力的领悟,很难仅凭案例分析。所以,我们把过去Babycare打造创新产品的整套机制,迁移到青训营中和学生共享,通过命题实践,帮助他们打开对设计的定义。”赵晓光说。
培养下一代“大设计”人才
不管是“先设后计”,还是打破设计师的狭隘定义,青训营在为如何培养下一代中国优秀的青年设计师上,颇费心思。更为难得的是,青训营倡导“大设计”视野下的设计人才,应当具有社会公共价值。设计影响的范畴不只是产品的使用者,还可能是一个社会观念迭代、一个产业进化。
青训营鼓励学员去寻找设计在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性、思潮性。围绕着卫生巾品牌小N的一款卫生棉条,有一组的设计课题是让棉条可以大大方方地在社交场合出现,打破过去传统观念中的“不好意思”。为此,小组对于棉条便携装“小魔盒”的创意是类似于香烟盒的造型概念和意向,让公开场合拿取棉条像拿一根香烟那么自然,小组的课题名就叫“来一根”。“产品本身代表着一种态度和观念,小N希望表达一种新女性文化,鼓励并帮助女孩子们打破束缚。”小N的设计师说。
同时,青训营导师分享的一个营外小故事,给不少学员种下了“原来设计也可以做公益”的种子。今年8月,正在青训营作为实战导师的Babycare设计师小巨接到一个不同寻常的公益任务:为新疆柯坪县设计一款骆驼奶粉的包装系统。作为当地的特色产品,骆驼奶粉囿于当地没有好的设计资源,在包装上吃了亏,在进入电商渠道的过程中遇绊。为此,几乎和青训营同期,小巨开展调研、访谈、出概念图、深化方案。2个月后,从分装袋到奶粉罐、再到手提袋、周转箱、礼盒,骆驼奶粉有了焕然一新的包装方案,为走出新疆、迈向更大市场插上翅膀。
“下一代的中国设计力量,不只是设计产品,更是设计一代人的观念,设计师肩上也有广阔的社会意义。这是Babycare‘造物者未来计划’想要传达的底色。”